泰国刚通过的224亿预算案,网友急得直拍大腿:这钱真能落到咱兜里?
刷手机时看到条新闻,泰国财政部9月2日通过了2026财年1170亿泰铢(约224亿人民币)的预算案,说是要砸钱搞基建和民生。放在以前,这种消息顶多算普通新闻,但评论区炸了锅——泰国网友没几个高兴的,反而有人调侃:"赶紧做个心电图,别让这钱把咱血压吓高了。"
咱先唠唠这事儿背景。泰国这几年经济咋样?游客可能知道,疫情后旅游业回暖,但整体增速不算猛,物价涨得比工资快,年轻人找工作也不容易。按理说,大笔资金投基建和民生,理论上能拉动就业、刺激消费,算是常规操作。可泰国老百姓为啥不买账?
说个真事儿。前两年泰国搞过类似的"区域发展基金",说是给地方修路建学校,结果有媒体扒出,部分项目招标流程不清,最后建的公园成了"面子工程",健身器材没俩月就锈了;还有个村的灌溉系统项目,预算批了3000万泰铢,实际只花了1800万,剩下的钱去哪了?至今没公开。你说老百姓能不警惕吗?
我有个在清迈做导游的朋友老陈,他跟我说得更直白:"我们不反对花钱,就怕钱打了水漂。去年政府说要修社区菜市场,图纸画得漂亮,结果施工队来了才发现,预算里建材价格比市场价高两成,最后只能偷工减料。现在那市场屋顶漏雨,摊主们宁愿在路边摆摊。"你看,老百姓要的不是"画大饼",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再往深了想,泰国政府现在的心情也能理解。经济要增长,基建确实是抓手——修铁路能带动钢铁、水泥产业,建保障房能促进房地产上下游,这些产业链一动,就业机会自然多。但问题在于,钱怎么花得透明?监督机制跟不跟得上?
打个比方,就像家里装修,丈夫说要把厨房重新改造,妻子肯定要问:"瓷砖选什么牌子?水电工有没有资质?预算明细能不能晒出来?"要是丈夫回一句"你放心,钱肯定花在刀刃上",妻子能不犯嘀咕?政府花钱和过日子一个理儿,老百姓要的不是"大胆投"还是"谨慎点"的争论,是"这钱具体投哪条路?哪所学校?哪个医院?"的明白账,是"每笔支出能不能公示?审计报告能不能公开?"的硬承诺。
其实国内也有类似例子。去年某县搞乡村振兴,一开始说要建"网红打卡点",结果钱投下去没动静,后来调整思路,先修了村里断头路,装了太阳能路灯,村民们拍手称快,后面再推特色农业项目,支持率蹭蹭涨。这说明啥?先做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小事,比一上来就搞大项目更能攒信任。
回到泰国这事儿,预算案能不能成好事,关键不在"花不花钱",在"怎么花、谁来盯"。要是能把"1170亿泰铢具体拆成多少修铁路、多少建学校、多少补医疗"的明细早点晒出来,要是能让老百姓通过手机APP实时查到项目进度,要是审计部门能定期公布资金使用报告,就算网友嘴上还犯嘀咕,心里也得认账。
最后说句实在的,钱往哪儿流,民心就往哪儿走。政府把钱花得明明白白,老百姓自然举双手支持;要是藏着掖着,哪怕动机再好,也容易被当成"糊涂账"。就像老话说的,"信任是块玻璃,碎了难拼"——泰国这224亿预算案,到底是"民心工程"还是"糊涂账",咱们等着瞧。
经典语句: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路灯是最好的承诺书。
辉煌优配,闪电配资,杭州股票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