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囊记》
世间常有\"坐食山空\"之说,而今人却多怀\"坐食利钱\"之想。我见过不少\"钱囊先生\",将毕生积蓄尽数存入银行,每日掐算利息几何,以为可作\"长命债\"讨要。此般情状,恰似那\"守株待兔\"的宋人,只是守的不是株,是存折;待的不是兔,是利息。
一、铜钱叮当响
钱囊先生们最喜听那铜钱入袋的声响。当下时岁,国有银行三年定存,约莫二厘八上下。算盘一拨,百万之数,年得二万八千文,摊至每月,不过二千三百余。这数目,在钱囊先生耳中,怕是比那\"大珠小珠落玉盘\"还要动听几分。
若肯将银钱捆作大额,利率或可攀至三厘三。这般算来,年入账便多了五千文。钱囊先生们闻此,眼睛便如那铜钱般圆睁起来。更有那\"走索人\"推销所谓结构性存款,许以四厘利钱,却要人日日悬心吊胆,生怕一个趔趄,连本钱都跌个粉碎。
展开剩余69%二、城郭米价殊
同是一文钱,在京城与乡野,分量却大不相同。鲁地某县的王氏老妪,每月靠二千五百文利钱并二千养老金过活,竟还能岁末远游。这般光景,若说与京城的\"居大不易\"先生听,怕是要被当作痴人说梦。
京城米珠薪桂,六千文尚难糊口。钱囊先生若居于此,怕是要将那铜钱一个个掰作两半花。反观那成都、武汉之流,三千文尚可度日,只是要戒了那\"口腹之欲\",与酒肆茶楼断了往来。
三、钱囊渐瘪记
最可怖是那\"钱虫\"——通胀。年复一年,悄无声息地啃噬钱囊。十年光景,百万之资便只抵得七十八万。钱囊先生们晨起点数,明明数目未减,却总觉钱囊轻了几分。
更兼那利率日低,如秋日残阳,一寸寸西沉。钱囊中叮当之声,也一日弱似一日。倘遇疾病灾厄,更需大把掏钱,钱囊立时便瘪了下去。
四、钱囊补缀法
聪明人晓得将鸡蛋分篮而置。半数为保本之资,三成购国债,二成投债券。如此,年利或可至三厘五。又买些保险傍身,防那病来如山倒。若在京城有宅,不妨赁出,自家迁往小城,倒能多几分从容。
五、钱囊虚实谈
独身寡欲者,在小城或可度日。然若要养家糊口,或存些体面心思,非二三百万不能为继。钱囊先生们需知,利钱终究是\"借米下锅\",非长久之计。
人生在世,铜钱固然要紧,却也不可全系于此。愿诸君既能精打细算,又不为钱囊所困,在烟火人间,寻得自己的一方天地。毕竟,活得从容,比活得计较,更近人生真味。
发布于:山西省辉煌优配,闪电配资,杭州股票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