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袭叙利亚后,以色列已经开始进行地面增兵,与此同时,第三国也已参战,伊朗紧急派人来天津与中方面谈。那么,眼下中东局势出现了怎样的变数?伊朗方面来华又提出了怎样的请求?
当地时间7月16日,以色列不宣而战,对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展开空袭。以军声称打击目标是叙政府军事总部的入口,但根据叙利亚国家电视台的消息,这次空袭已造成至少两名平民受伤。
此外,就在空袭发生数小时后,以色列军方还宣布向叙利亚边境增派四个隶属边防警察部队的连队。以军在声明中强调:“根据政治层面的指令,我们正在这一地区发动打击,并随时准备应对各种情况。”其声称要“保护德鲁兹人免受迫害”。
资料显示,德鲁兹人作为中东地区独特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叙利亚、黎巴嫩、以色列及以色列占领的叙利亚戈兰高地,而以色列正是与叙利亚德鲁兹社区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联系。2024年12月叙利亚政局剧变后,以色列以“自卫”为由,出兵占领戈兰高地缓冲区及毗邻地区,公开要求德鲁兹人聚居的苏韦达等叙南部三省“彻底非军事化”。以色列的目标很明确:通过与占苏韦达省人口多数的德鲁兹人合作,在叙利亚南部建立所谓“防御区”。
虽然以色列这次打击的理由仍是“自卫”,但其军事行为早已超出“边境安全”的范畴。以色列不仅袭击了大马士革,还出动战机对叙南部苏韦达省发动空袭,造成平民伤亡。同时,就在苏韦达动荡之际,以色列的另一只手,也在悄悄扶持德鲁兹民兵武装,以切断叙利亚与黎巴嫩真主党的联系,从而削弱伊朗在中东的影响力。这不仅是地面控制的扩张,更是地缘政治的一次推进。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以色列不是唯一参与者。在7月13日叙南爆发大规模武装冲突后,叙利亚新国防军和土耳其支持的武装力量向德鲁兹武装发起进攻,双方激战导致严重人员伤亡,叙国防部称已有超过30人死亡、百余人受伤。就在以色列空袭叙军坦克之际,土耳其这个“第三国”也迅速介入,派出巴士车队大规模调动兵力,支援朱拉尼政府和HTS武装,全面参与苏韦达冲突。
可以说,如今这场冲突已经迅速演变成一场典型的代理人战争。以色列支持德鲁兹民兵,土耳其支持叙新政府军和贝都因人武装,本是地方性的部族矛盾,如今却成为地区强权在叙南较量的缩影。代理人战争的面纱,已经被彻底撕下。
而在炮火的另一边,外交努力也在进行。伊朗外长阿拉格齐飞往中国天津,参加上海合作组织外长会议,并与中国外长王毅举行会面。伊朗不仅在会上阐述自身立场,还罕见地提出向上合组织求援,希望该组织谴责以色列,并为伊朗提供政治和可能的安全援助。
阿拉格齐在发言中指出,以色列在6月对伊朗进行了“侵略性打击”,伊朗正式要求上合组织高层理事会介入,支持伊朗反击侵略。同时,他还提出建立上合组织内部的防务协调机制、反制单边制裁中心、安全论坛、媒体协作机制等四项建议,希望借此增强上合组织的集体防务能力。
不难看出,如今伊朗面对多方军事和外交压力下正试图“主动出击”——既希望寻求国际舆论支持,也希望借上合组织的平台扩大地区影响力。对伊朗来说,这不仅是对以色列的反击,更是借多边组织稳住自己在地区的地位。
不过,上合组织一贯秉持不结盟、不干涉、不针对第三国的原则。虽然此前已表达对以色列行动的不满,但是否会专门针对以色列采取集体行动,还存在极大不确定性。尽管如此,伊朗的建议并非毫无意义,在国际局势日益复杂的背景下,构建一个可协调、可响应的多边安全机制,有其现实价值。与北约那样的军事联盟不同,上合可以以防务协作为出发点,提供一个更加开放与协调的平台,这对中亚乃至中东地区的稳定具有积极意义。
中国方面在此次会议上也明确表态,王毅外长在与阿拉格齐的会谈中重申,中方支持伊朗捍卫国家主权、抵御霸凌行径,赞赏伊朗不发展核武器的承诺,并希望通过政治谈判解决分歧,保持中东稳定。这无疑给了伊朗重要的外交支持,但同时也表明中国不会将上合组织带入地区冲突的深水区。
总之,这场战争不会因一次会谈就终止,也不会因为几场空袭就见分晓。以色列的军事扩张不会轻易停止,土耳其的地缘战略也不会后退。但无论如何,当各方在战场和谈判桌上角力时,平民的安全与权利不应被遗忘,对话与协商仍是唯一可行的出路,就看接下来各方要作何考量了。
辉煌优配,闪电配资,杭州股票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