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将成都作为“诗和远方”的代名词。检索词库,却很难找到一句话来精准诠释成都的魅力。 今天起,这座城市竖起了鲜明的文商旅体品牌——“公园城市,幸福成都”。 短短8个字,彰显了天府特色、成都韵味,也道出了文商旅体深度融合发展所期望触及的目标,幸福加码、活力翻倍。 今天,中共成都市委十四届七次全会召开,审议通过了《关于推进文商旅体深度融合发展、加快建设世界文化旅游名城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决定》,提出了明确的发展目标。 推进文商旅体深度融合发展,并非就“文”论“文”,就“体”论“体”。文商旅体贯通三次产业、链接供需两端,具有“一业兴、百业旺”的牵引作用,是拉动内需、催化业态、活跃市场、提质民生的重要动力。而“融合”,是破题关键。 也正因如此,文商旅体深度融合发展成为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新支点、新引擎。 成都如何让幸福进阶、加码?这场大会,给出了答案。
▲成都市桂溪生态公园
聚共识
文商旅体深度融合发展,撬动高质量发展的新支点
会上,许多参会者用数据讲述了一个个文商旅体融合的生动故事。
“‘月月有主题、周周有赛事、天天有活动’的‘运动成都·十二月市’掀起了城市的运动热潮。”成都市体育局局长王毅说,截至今年6月,共有超550场活动吸引100万市民参与。这之中,有运动的快乐、商业的活力,更是对古代“十二月市”商贸文明的赓续创新。
“2024年,成都传媒集团承办的成都马拉松吸引了23.9万人报名、3.5万人参赛,成都市外选手占比超70%。”成都传媒集团董事长母涛介绍,这场成马带动赛事期间,成都机票预订量同比增长六成以上、酒店预订量翻番、旅游门票收入同比增长365%。今年,成都马拉松报名人数升至28.7万,同比增长20%,能够撬动的消费更是不可估量。
▲2024成都马拉松现场,选手途经天府大道 资料图
“我们聚焦城市特色元素,打造了夜游蓉城、火锅巴士、青春巴士等旅游消费沉浸式服务产品。”成都公交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沈卫平表示。此外,成都已经开行春熙路、熊猫基地、三星堆、安仁古镇等31条旅游直达专线和6条机场专线来提质文旅服务,日均服务游客8万多人次。
▲毕业生们乘坐“青春巴士”
“融合”之下,有热度,有流量,有口碑,更有真金白银。
全会的召开,为全市上下凝聚了共识——推动文商旅体深度融合发展,既是坚定文化自信的时代使命,亦是顺应发展趋势的务实之举。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建设文化强国、旅游强国、体育强国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特别是总书记多次来川视察,评价成都有江山之雄、文物之盛,寄望四川充分绽放独特的自然生态之美、多彩人文之韵,这为成都以文商旅体深度融合为重要抓手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遵循。上个月,四川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召开,会上明确提出支持成都建设世界文化名城和世界旅游名城,做强引领全省文旅发展的核心引擎。
贯彻党中央、省委重大决策部署,推进文商旅体深度融合发展,这是成都的使命所在,责任所系。
另一方面,我国消费结构正从商品消费为主向服务消费为主转变,文商旅体市场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推进文商旅体深度融合,体现了“产业-场景-市场-体验”的发展逻辑,能够直接带动餐饮、住宿、交通、零售、娱乐等行业的发展。所以,这更是一项全方位促进消费、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答题”。
聚共识,探路径,汇合力。一场会后,成都的方向,已然清晰。
▲东郊记忆人头攒动
探路径
做好“融合”这篇大文章
这场大会审议通过了《中共成都市委关于推进文商旅体深度融合发展、加快建设世界文化旅游名城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了明确的发展目标:
到2027年,全市文商旅体深度融合发展格局不断优化,“三城三都”影响力持续增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2万亿元,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旅游总消费、体育产业总规模分别达到2000亿元、4700亿元、1800亿元左右。到2030年,以文润城、以商兴城、以旅塑城、以体营城的发展格局全面呈现,世界文化旅游名城、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综合能级迈上新台阶。
怎样抵达这一目标?那就要做好“融合”这篇大文章。
文商旅体深度融合发展不是简单相加,而是协同共享、相互赋能、集链成圈的资源整合、业态融合和场景聚合。各类要素在全新的融合之下,会产生出其不意的化学反应。
▲市民体验飞盘项目
许多嘉宾都在会上提出了关于“融合”的点子。
四川物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袁梁说,企业目前已打造了多部XR大空间沉浸式原创互动体验剧目,如《熊猫·1869》《熊猫·赤炎》《青城山·极境探密》等。“我们将致力于让虚实融合技术走进每一个行业场景。”
成都香颂文化董事长巫平丽则以白鹿音乐小镇来举例,整个小镇以音乐为核心纽带,串联文化、旅游和商业。“比如正在举行的‘白鹿夏季啤酒消夏音乐季’,就将演出、啤酒、巡游和集市完美联动。”
“文旅+百业”“百业+文旅”无疑是发展的大趋势。这就需要以“圈链思维”推动文商旅体和千行百业联动成链发展。会上,成都多次提到了“票根经济”一词。提出以“票根经济”为牵引发展研学游、康养游、低空游、冰雪游、乡村游等新业态,带动餐饮、住宿、交通、零售、娱乐等全产业融合发展。
“票根经济”的底层逻辑,正是“圈链思维”。
▲游客正在逛锦江边的文创集市
打好“融合”牌,还有另一个关键“思维”,场景思维。场景构建水平决定着消费的深度与广度。
对此,会上提出,要精准“狙击”不同客群的个性化体验需求,立足成都文博场所、生态景观、文创空间、特色街区等资源禀赋,综合运用创意设计、实景演艺、数智技术等手段,构建更多真切感知、互动参与、深度沉浸、直抵人心的情境与氛围。
当前年轻人选择城市的逻辑已经从“生存”需求转变为“生活”需求,从“利益导向”转变为“快乐导向”。更丝滑的体验、更丰富的场景、更贴心的服务、更有趣的文化,才能让成都成为一座“大家都想来的城市”“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
汇合力
信心树起来!他们有了新灵感、新目标
盛夏,文殊院旁的“成都院子”剧场里,展演着最具代表性的川剧经典节目:三英战吕布、刀马旦、滚灯和变脸。开业至今,剧场保持着高上座率。去年,剧场在抖音上实现了超1400万元的销售额。
成都东郊记忆园区内,蜀宴赋餐厅通过舞乐等形式展现蜀地诗词歌赋的文化魅力。开业两年,已接待游客超29万人次,一年收入能达到七八千万元。
▲蜀宴赋
去年成都举办汤尤杯,直接经济效益达5.4亿元,英雄联盟季中冠军赛带动直接消费超1.5亿元。再过20多天,成都世运会即将开幕,成都上线世运会票务系统,已累计预订10万余张门票。
关于文商旅体深度融合发展,成都一直在不断探索。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成都市接待游客超1.6亿人次,同比增长4.8%;其中接待入境游客98.4万人次、同比增长51.5%,旅游总花费超2100亿元,同比增长5.9%。
优势足,底子好,活力强。
而今日的会议,则吹响了进阶的号角。这意味着成都将拾级而上,开启新阶段的探索。
嘉宾们备受鼓舞,信心十足,同时深受启发,纷纷燃起了新的灵感与思路。
中国电信成都分公司总经理程洪想到了以科技赋能赛事。
他在会议期间表示,企业把量子、新型显示(XR)、5G-A、智联网、低空反制等最新成果应用到办赛、保赛、观赛上,为“科技世运”创造更多新亮点。“7月11号晚,在麓湖收官的‘跟着赛事去旅行’和‘乐享天府服务消费季’启动仪式上,我们就将作系列成果的发布。”
成都海纳博瑞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刘虎则想到了“创新联名”。
他所在的企业已经与三星堆联名开发IP产品,旗下开发的文创甜品还在积极和宽窄巷子合作。但他也由此提出新的想法,建议成都可以展开文商旅体一体的“场景+品牌”的联名合作。比如联合高端化妆品品牌,在美术馆开展期间推出“艺术+商业+旅游”的礼盒,或与运动品牌为马拉松赛事设计融入城市文化的纪念跑鞋,借助品牌全球渠道输出成都文旅形象。
成都市导游协会党支部书记曾智红思考的是如何链接多要素,用新手法讲好成都的老故事。
她讲出了一连串的备选“方案”:开发主题深度线路,如“‘寻味天府’米其林+市井小吃”“诗行成都”(草堂+新书店)、“潮玩蓉城”(东郊记忆+交子大道)、“活力公园城”(绿道骑行+观赛)。再比如,“最近,我们的团队也正在设计一条‘CityWalk’线路,从镋钯街文艺咖啡到太古里时尚,穿插设计师品牌,终点望平坊夜经济,融入成都人茶馆围棋的‘动中取静’,立体展现融合成都。”
▲春熙路太古里商圈夜景璀璨摄影 安咏涛
一旦“融合”的思路打开,那么将催生无数种化学反应,也将激起千行百业的发展活力。
深推文商旅体融合发展,让有趣的城市更有趣一点,幸福的城市再幸福一些。以文商旅体融合为“支点”,当幸福不断“加码”,城市的高质量发展也就被撬动起来了。
红星新闻记者 王垚
编辑 于曼歌
辉煌优配,闪电配资,杭州股票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