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敏霞
7月1日一早,家住金华婺城区沙畈乡银坑村的陈慧瑜就去巡山了。刚下过雨,山路湿漉漉的,他小心翼翼地一路走,一路捡拾垃圾。“这些公益林可是我们的金山银山,守护好它们,我们的日子才会越过越好。”陈慧瑜说。
沙畈乡银坑村位于婺城南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内、沙畈水库的上游,拥有公益林面积3万多亩。“靠山吃山,过去,村民们靠砍伐树木赚点钱补贴家用,现在有了林碳水共富补偿机制,大家都自觉不再砍伐树木,而是想着如何来守护好这片树林。”婺城区沙畈乡银坑村党支部书记陈凯良说。
婺城南山省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9549.82公顷,是目前浙江省内面积最大的省级自然保护区。其中,公益林有13.78万亩,占保护区总面积的96.2%。素有金华“大水缸”之称的沙畈水库坐落于此,水质多年来保持在Ⅰ类。保护区内,丰富的森林湖泊资源能够捕获与储存大量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是浙中地区重要的碳汇载体。
一方面,是像陈慧瑜一样的村民发展与共富的需求,另一方面则是生态保护的重要性,两者如何平衡?怎样既让村民的利益实现最大化,又能够保护生态环境?为缓解这一矛盾,婺城南山省级自然保护区深入调研,优化森林的保护措施和生态补偿方式,将森林保护与水源保护有机结合,构建“水源涵养、封山育林、提高林碳储量、生态补助、水源保护”的生态保护循环体系,林碳水共富补偿机制应运而生。
这一机制的实施,让村民切实感受到真金白银的实惠。根据《金华市区饮用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保护区对水源涵养区范围内省级生态公益林在省政府规定补助标准基础上,增加每亩每年10元补助。目前,保护区每年补助村民137.8万元,3年共计413万元。同时,积极参与《金华市区饮用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调研制定工作,全力为村民争取提高补偿标准。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补助由每年600元增加至900元,60周岁以上老人养老补助由每月30元增加至41元。2024年共争取水源环境保护及公益性补助资金4849.68万元。
婺城南山省级自然保护区通过创新补偿机制,有效激发了村民参与生态保护的主动性。过去像陈慧瑜一样过度依赖山林资源开发的村民,现在主动转变为生态保护的重要力量。据南山保护区管理中心负责人介绍,这一机制不仅深化了保护区与周边乡村的合作互动,更形成了生态保护与乡村发展的良性循环。目前,水碓基大坞头村、炭窑基村等村的生态红利成效显著,村民平均每户每年获得的补偿金超1万元。
辉煌优配,闪电配资,杭州股票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